五加祛风胜湿,地骨退热补虚,生姜辛散助阳水为阴邪,大腹下气行水,茯苓渗湿健脾。乌羽、赤硝、紫盛,隋唐医哲,皆不知之,故以乌羽作乌扇,赤硝更海藻,紫盛更紫葳、紫菀。
脾主肌肉,故瘦弱。温毒藏于肌肤,更遇于湿,名曰湿温。
又方∶阿胶一斤,蛤粉炒,艾叶数茎,亦名胶艾汤《良方》∶治胎动不安,腰腹疼痛;或胎上抢心,去血腹痛。是方也,半夏辛热能燥湿,茯苓甘淡能渗湿,湿去则痰无由以生,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;陈皮辛温能利气,甘草甘平能益脾,益脾则土足以制湿,利气则痰无能留滞,益脾治其本,利气治其标也。
经曰∶伤寒中风,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。李士材曰∶夫七情过极,皆伤其气,丹溪以越鞠丸主之。